中國作家網>> 王躍文作品研討會 >> 正文

賀紹俊:典型的湖南意味的“山鄉風”

http://www.00444477.com 2013年11月07日10:06 來源:中國作家網
賀紹俊在王躍文作品研討會上發言

  剛才龔書記專門介紹了躍文的為人,我聽了很感動,從他的為人也能讓我感到,王躍文就是一個典型的湖南人,他有典型的湖南人性格。湖南人的性格的確很值得贊賞。我在讀了《漫水》這本書后,對王躍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前我讀過他寫現實的小說,一般都是把他的那些寫現實的小說說成是官場小說,其實我是很不認同這種觀點的。因為我們一般是把官場小說看成揭露性的、寫問題的小說,王躍文他雖然寫的是官場生活,但是他完全是跟那種在市場上游行的官場小說不一樣,他雖然寫官場現實中的政治問題,但他并不在意去解決那些政治問題,他更在意的是他寫那種問題重重的官場里,做人是如何艱難的,其實他最后落在做人上,所以他是從官場進去,然后他從人心出來,他寫的都是人心。《漫水》明顯不同于他的寫官場的小說,難道是王躍文變了,其實并沒有變,因為《漫水》帶給我們的新感受,其實就藏在他寫官場的那些小說里面,他為什么那么寫官場,因為他內心有更豐富的人文情懷,這種人文情懷在《漫水》中漫出了水面,得到充分的表現。

  我就簡單說一個觀點,我覺得王躍文他是很有湖南文化品格的,湖湘文化造就了湖南文學特殊的風格,現在這種地域風格越來越淡薄,但是我覺得王躍文湖湘文化的積淀很深厚,我覺得這一點特別要張揚一下,因為隨著城市化和全球化,地域文化對文學的影響越來越小,我希望還是一些特殊的地域文化,來塑造特別的文學品格。我個人覺得湖湘文化造就湖南文學的特殊風格有三個途徑,一個我稱之為“湘西風”,湘西山勢奇特,人文習俗也奇特,也曾經是一個土匪盛行的地方,“湘西風”的代表性作家有沈從文。另一個我稱之為“山鄉風”,體現了湖南特殊的鄉村文化,其代表性作家就是周立波,還有一種我稱之為“市井風”,體現了湖南城鎮的特殊文化,這種“市井風”應該說在當代文學前二十余年間是被壓抑的,因為當代文學在這一段時期主要是倡導鄉村敘事,而城市敘事是被壓制的,所以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新時期以后才出現的,何立偉、何頓就是市井風比較突出的作家。我感覺在王躍文的身上兼及了這幾種風,從而構成了他的文學敘述的絢麗多彩的特點,這是很不容易的,這可能跟他的生活經歷有關系。當然在他身上表現最突出的是“山鄉風”和“市井風”。

  假如說過去他寫官場生活的小說,更多的是一種“市井風”的話,那么“山鄉風”在他這個階段的寫作中是處于一種潛在的狀態之中。而讀他的《漫水》的時候,就感到他寫作中潛伏的“山鄉風”突然蔓延上來了。我讀《漫水》當然也想到沈從文,但我更多想到的是周立波,我覺得王躍文很有周立波的味道。周立波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鄉村敘事的日常抒情,在這種日常抒情中體現出淡雅的浪漫主義,而我覺得在王躍文身上也有這種淡雅的浪漫主義特點,是典型的湖南意味的“山鄉風”。

  湖南的這種浪漫主義跟我們平常所論述的浪漫主義不一樣,它不是熾熱,不是風范,而是像一條長河翻著小波浪不斷往下流淌,所以它是一種日常化的抒情。人們往往把周立波看成是現實主義作家,其實他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但是他的浪漫主義一直被壓制,被一種意識形態的東西所壓抑,他努力以革命的意識形態來要求自己,追求明確的政治主題,甚至他自己也把浪漫主義的情緒當成革命意識形態的對立面加以否定,但是當他在敘述中進入到日常生活的時候,他潛伏在內心的抒情性就出來了。王躍文顯然比周立波要幸運,他不必去壓抑內心的浪漫主義情緒,因此他的《漫水》更加強烈地體現了湖湘文化的浪漫主義特征,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漫水》的風格,我想到了溫潤這個詞。當然我更看重的王躍文的兼容性,他是“山鄉風”和“市井風”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漫水》從題材內容來說基本上是寫鄉村的,但敘述的文字語言中又包含著很明顯的“市井風”,比方《鄉村典故》里所寫的幾個警察,雖然是鄉鎮基層的警察,但他們的廖廖幾句對話,卻讓人感覺到分明是穿著警服的“長沙痞子”,我覺得這并不是王躍文刻畫人物不準確,而是他故意采取“市井風”的方式來處理人物,達到一種反諷的效果。

  “山鄉風”和“市井風”這兩種風格的有機結合,就帶來王躍文的冷幽默。王躍文的冷幽默在小說中俯拾即是,讓我們讀起來特別特別地開心,特別地舒服,冷幽默也為王躍文提供了一個捶打語言的途徑,王躍文的語言很講究,很少有那種平庸的、普通化的語言表達,這與他的冷幽默有很大的關系。

  冷幽默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觀察世界的姿態。當他以冷幽默的姿態回過頭去寫他的鄉村記憶時,他就不至于為寫記憶而寫記憶,就不至于被記憶牽著鼻子走,他面對記憶之所以能夠冷幽默,就因為他對記憶具有一種重構的能力。特別是像他的記憶涉及到文革這樣的特殊歷史時,他就能夠超越既有的文革定論,既觸摸到文革的日常性,又能從日常性的敘事中透露出文革的荒誕性。比方說《也算愛情》,就充滿了冷幽默,在冷幽默的敘述里,呈現出革命浪漫主義是怎么被荒誕化的,但又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呈現,他的冷幽默繼而對這種革命浪漫主義采取一種去荒誕化的手法,更加深化了小說的內涵。但我就對這篇小說的結尾稍微有一點不滿,我覺得結尾過于戲劇化,跟他整個風格有點不合,他應該用這種冷幽默的方式制造一個看似很平淡、卻又能耐人尋味的結尾,想象這樣一個結尾,對于王躍文來說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讀《漫水》中的七篇小說,雖然從風格上說有一致性,但是他處理的方式和結構的方式都不一樣,這足以看出他的小說技巧幾乎達到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我非常佩服的一點。

  讀了《漫水》這本書,我對王躍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作家,而且是一個建立在湖湘文化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王躍文寫《國畫》一類小說,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他并不被影響所累,敢于換一個筆墨,去寫《漫水》這類不熱鬧的小說,這說明了他已經建立起強大的文學自信心。《漫水》這類作品好像反響不是特別大,這也是可以料想到的結果,因為當代小說的整體趨勢是追求現代性的表現方式,是以西方現代小說的起點上再延續下去。而《漫水》的寫法基本上是建立在湖湘文化基礎上的湖南文學風格的繼續發揚。從風格上說是朝后看的,因此我們從中看不到西方現代小說的影子,倒是看到了湖南前輩作家的影子。顯然這是一種不合潮流、不講時尚的寫作。但是并非追求潮流的就是好的,對于文學來說,有時候舊的比新的更有生命力,關鍵看你怎么處理“舊”。所以面對王躍文的《漫水》,我們首先應該擺脫時尚化閱讀的干擾,靜下心來細細閱讀,那么,你就會發現王躍文的文學追求是很扎實的,而且他提供的這種文學樣式,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所以我覺得湖南作協和中國作協創研部一塊來組織王躍文的研討會,是非常有必要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