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理論探討 >> 正文
據雅昌藝術網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金額為265.87億元,較2012年春拍同比下降5.58%,較2012年秋拍下降9.69%;今年上半年參拍的拍賣公司數量為240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家,不過較去年下半年相比卻減少了43家。這些殘酷的數據全然不像回暖的樣子,真不知是幾家消亡幾家愁。然而從“大觀”“翦淞閣”“在山居”等重要專場的穩健成交,到金石篆刻、壽山石雕等細分品類的逆勢上漲,“回暖”卻又是很多行家真真切切的感受,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數據與市場體驗之間會有這般反差?讓人感受到“回暖”的究竟是哪些板塊?哪些拍賣行被淘汰,又是哪些拍賣公司在逆勢前行?
福建省民間藝術館館長、福建東南拍賣藝術顧問夏湞曾向筆者透露這樣一段經歷:福建東南拍賣創辦之初以壽山石雕為核心業務,雖然福州本土有著原產地優勢,但是拍品征集仍遇到很多阻力,最為明顯的壓力來自國內一線大拍賣行,他們的品牌影響力使得委托人更傾向于與他們配合,甚至有藏家明確提出,要等一線大拍賣行征集挑選拍品之后,再考慮是否向東南拍賣送拍。“那時候一線大拍有品牌和渠道的優勢,東南沒有,所以只好等他們選定拍品簽好合同之后,我們再上門拜訪,爭取合作的機會。”夏湞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也頗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這種局面很快就被扭轉,東南拍賣選擇的拍品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始終保持了較高的成交率,成交金額也更符合市場預期,因此委托方與其合作的意愿不斷加強。
除品質和市場定位之外,保真也是專業服務的表現。據了解,東南拍賣是最早承諾對拍品進行保真的拍賣企業之一,尤其是對壽山石雕,不僅可以做到對拍品材質進行保真,對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也一一進行作者確認,對于作者有爭議的拍品往往作佚名或撤拍處理。這種謹慎、保守的做法,不僅贏得了收藏愛好者的信任,也有效樹立了行業壁壘,帶動后期進入這一市場的拍賣機構不得不作出相應的承諾,使得這一市場始終保持了良性、有序的競爭環境。 良好的市場環境對壽山石拍賣市場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經過各家機構多年的培育,目前壽山石拍賣市場不僅在福州地區欣欣向榮,在國內藝術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均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今年春拍僅福建東南、中國嘉德、北京匡時、西泠印社4家機構舉辦的壽山石專場或專題拍賣總成交金額就超過億元,尤其是壽山石中的田黃石更是逆勢上漲,不僅成交總額持續擴大,更創下最高每克高達10萬元的成交紀錄,成為近兩年來最受市場矚目的收藏品類。東南拍賣今年春拍舉辦的壽山石專場拍賣總成交金額達4374.37萬元,占市場份額四成左右。
對比其他門類,壽山石拍賣市場走勢穩健,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葉少波頗有感慨:“文化企業還是要立足于文化、立足于學術。”包括像匡時、翦淞閣,以及福建東南這樣在細分行業中的領軍企業,這些品牌的成功,無一不基于對文化內涵的精耕細作。并且這一工作的成效直接表現在他們的圖錄制作上。夏湞對筆者解釋說:“這是考驗拍賣機構是否專業的一個重要要素。比如制作圖錄時會要求對每一個環節的美感進行把握,包括拍品攝影、配文以及后期排版設計,它會體現制作方整體的美學素養;包括‘翦淞閣’‘在山居’這些非常有影響力的專場,也都是以制作展覽文獻的態度在制作圖錄。商業氛圍雖然被淡化,卻給未來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這樣的專業素養和精神,很多新興拍賣機構并不具備,甚至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夏湞還強調,對于當代工藝美術作品而言,雖然并不缺乏審美屬性和文化內涵,卻少有時間的積淀,先天不足導致這一板塊的文化建設嚴重缺失,收藏愛好者也無從了解這一門類的現狀,那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專注于這一領域的拍賣機構還應當承擔建設當代工藝文化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壽山石拍賣市場的成長恰恰得益于行業眾多機構公益性的文化推廣。因此對于機構來說,市場對拍賣行的專業化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再回歸前文提出的問題:為何數據回落,而行家們卻感受到市場的暖意?或許這恰恰是市場參與各方對浮華數據被反復淘洗之后的真實感受。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不論是拍品總量、成交總金額,還是拍賣行參拍數量,秋拍往往要高于春拍,春拍似乎是行業的觀望季。不過震蕩調整行情之下,參拍的拍賣行數量已經連續兩年大幅度波動,今春較上年秋拍相比43家拍賣公司缺席,他們的實際運營情況無從知曉,或許真的被淘汰出局,或許僅僅是觀望備戰秋拍,甚至也可能有實力雄厚者要學“翦淞閣”,一年只精心籌備一場。不過,對于那些舉棋不定的新拍賣公司來說,拍賣巨頭“大而全”的成功模式顯然已不可復制,反而那些能夠明確定位,以自身的專業優勢促進板塊崛起,從而發展成為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這樣一條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可能更具有實際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