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研討會 >> 正文

李朝全在研討會上發言

http://www.00444477.com 2013年05月28日11:5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朝全: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理論處處長,著名評論家。(攝影:王紀國)李朝全: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理論處處長,著名評論家。(攝影:王紀國)

  我們當年在論證作品扶持的時候,為什么給傅寧軍作品扶持,我們提出來的理由是兩條,一是題材比較新穎,這個題材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大學生就業或者說畢業分配的一個現象。二是因為傅寧軍的創作實力,在當時傅寧軍已經創作出版了《吞吐大荒》還有《大學生村官》,我在看傅寧軍的新作的時候,我關注他的結構,他講上百個大學生,他怎么把這么多大學生的故事串聯成一個長篇的報告文學,我覺得這就是考驗作家功力的地方。

  把大學生的經歷線索串起來的就是采訪,包括在軍隊的經歷包括在軍隊之前求學的經歷,內在的線索是緊緊扣住這部書的序言提出來的,大學生給軍隊帶來了什么,軍隊改變了大學生什么?這就是這本書的主題,那么大學生從軍或者說大學生入伍給軍隊帶來了什么呢?剛才前面的諸位和專家都提到了,大學生加入軍隊,讓我們這個軍隊更加的年輕化、知識化或者說更加的現代化,那么讓這個軍隊的精神面貌確實產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是大學生給軍隊帶去的東西,那么更重要也是作者下筆或者說用墨比較多的,是軍隊給大學生帶來什么?或者說讓大學生做出了哪些改變?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突出了大學生從軍實際上是一種命運的抉擇,也就是說是一種生活。大學生選擇從軍,實際上是選擇一種未來,選擇自己的一種生活或者說一種命運,那實際上把從軍作為自己的寄托理想或者說奉獻青春或者說安身立命的事業。

  那么軍隊改變了大學生什么呢?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很多的大學生在入伍以后更加有組織性、紀律性,這里作者寫到竺曉風,他因為不遵守軍隊紀律開除了國防生資格。我看到大學生入伍要做出很多的放棄,比如說放棄自己的戀人,同時我們能看到,這些大學生還放棄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放棄了金錢放棄了遠大的前程,可能當官或者說經商,成為企業的高管之類,這一些物質的東西,他們做出了很大的放棄。那么同時軍隊改變大學生什么呢?軍隊讓我們這些大學生成長起來,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或者說成長得堅韌頑強,就像作者封面上寫的,激情與磨礪,堅韌與榮光,這是軍隊給大學生帶來最大的財富。軍隊確實就像一座熔爐一樣,大學生這一批青年在這里經歷了一場青春的淬火,他們進來的時候是鐵出去的是鋼,這就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也是這本書內在結構的方式或者說途徑。

  這本書我覺得,因為他寫的人物太多,如果要說他有明顯不足的話,我覺得因為人物太多,剪裁或者叫繁與簡之間還有一些得失,我感覺更多人物作者是采用素描,很多大學生的經歷寥寥兩三千字,很難把這個人物挖掘很透徹。反而好像不是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說像軍嫂,一位軍嫂為了跟隨她的丈夫她可以說一路追她的丈夫,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她先是在南京找到很好的工作,后來在青島有很大的發展,但是因為丈夫在滁州駐軍,一路追夫凸顯了軍嫂的形象。比如宋維娜,自己要做丈夫永遠的后方,她來探營,丈夫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她,但是戰士們知道后,一起大聲喊著感謝嫂子,讓這位軍嫂的心里溫暖不已,這樣一個軍嫂的形象應該說更加的突出。那么與此相應的大學生的軍官和士兵,似乎他們的形象還可以更加鋒芒一點。其次在這本書里頭,還有一些個別的,我認為可能是差錯的地方,比如說,像126頁提到山東的濱州是孔子的故鄉,這里好像不是這樣,還有一個陰晴殘缺,正確的用法應該是月有陰晴圓缺,陰對晴,圓對缺,我就說到這里,謝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