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數年的“艱苦奮斗”,盡管是“華東六少”最年輕的社長,但張克文已早生華發。五年前履新之際,安少社被“虹貓藍兔”帶到一個偶然的狀態,面臨發展真空期。而在去年,多年的努力和汗水在主業開花結果,“主業發展比較迅速,整個主業的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業績,主業的戰略布局初步形成”。時代出版的2012年年報剛剛發布,嚴苛的會計制度核準下,安少社的經營數字也是沉甸甸的:發貨碼洋4.42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0.5%;完成銷售碼洋3.54億元;實現利潤3065萬元,同比增長9.58%。就在去年,張克文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的榮譽;安徽少兒社與登陸資本市場的華文國際,摘得安徽出版集團“明星企業”的稱號。
出版是個“慢生意”。品牌的形成,資源的凝聚,有文化、通經營的人才的淬煉,往往要用十年、甚至數十年來完成。一般圖書基礎薄弱的安少社,五年來走過了怎樣的主業提升之路?
“我們分兩塊,一從源頭,二是渠道。”張克文說。
上游源頭,安徽少兒社抓資源——作品、作者和機構。其路徑是,先抓作品,然后由作品到包裝作家,超越作家的,還有機構——比如BBC、淘米等。
前年開始,安少社提出了出版的主題思想——品牌出版,出版品牌,這與張克文對業界的判斷有關。“出版界已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從當初粗放、無序的競爭進入到品牌競爭的階段。市場經濟剛剛開始的時候,中國有成千上萬家鄉鎮企業,經過多年積淀之后,很多的企業都消失了。”在張克文看來,沒有品牌的競爭是無序的競爭,會把人逼進一個無法挽回的逆境,“你兩塊五,我兩塊”,完全忽略知識經濟的含量。而沒知識,沒品牌,就變成賣紙了,這種競爭對行業本身是一種戕害。出版業只有從無序競爭過渡到品牌階段的競爭,才能真正體現知識經濟的力量。
所以,通過各種方法去集聚資源,以品牌為先導,是安少社提升主業的第一步工作。具體在兒童文學這一塊,兒童文學原創作品、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兒童文學理論三位一體的推動線路,源于安少社建設者的心態。
“我個人感覺,如果兒童文學理論建設沒有長足的發展,整個兒童文學也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兒童文學暢銷不暢銷,當然是一個標準,但不可能是唯一標準。但是其他的標準在哪?兒童文學向哪一個方向去進展?目前國內的兒童文學缺乏理論的關照。”對張克文來說,經濟效益和長遠效益相比,他更注重長遠效益。“我不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
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這一塊,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備,安少社拿到了國際安徒生獎的官方授權;梅子涵主編的“金麥田國際大獎”系列,美國圖書館協會、教師協會推薦獲獎作品系列馬上要面市。國內,高洪波、李東華為安少社主編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精品書系,安少社更通過國務院新聞辦,把這套書翻譯成英文在美國發行。
兒童文學原創這一塊,王泉根主編的《童話中國》,張克文給它的定義是,“用這套書,記錄中國童話的成長”。新銳作家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系列,和金波主編的中國童詩精選也即將面市。
安徽少兒社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集體,其執行力之強,也令人咋舌。基于自己編輯發行的力量,結合少兒出版發展的趨勢,張克文對少兒出版有明確的判斷。由此,對安徽少兒社有整體的規劃,“我們由點到線到面,不盲目”。安少社先是主攻低幼,現在,其低幼板塊已躋身少兒出版第一陣營;低幼之外,安少社把卡通動漫和兒童文學做為主攻方向,拿到了國際大品牌的授權,和國內一流學者作家的作品。現在,安少社的黃金發展期已經到來。
畢業于人文薈萃的武漢大學,偏好閱讀文史哲,少兒人文出版的概念已在張克文心中醞釀許久,他決意今年率先舉起這桿大旗。“現在對人的評價更多是世俗意義的成功,但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也應該包括精神的內省和自足。擁有人文底色的人,奔波于這個世界上,他會不慌不忙,不卑不亢。”
在張克文看來,人文出版應該成為少兒出版的核心之一。對此,他有深入的思考。中國的歷史文化如此浩瀚,應該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底色之一。看似繁復的歷史、哲學、社會學,其實也可以活潑生動。“比如《上下五千年》,我久讀不厭。少兒圖書的特點在深入淺出,至于少兒人文出版,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就看我們有沒有系統的努力和系統的方向。”
書再好,沒有流通的管道,也無法送達到讀者手上。渠道的特點在于與時俱進。傳統渠道做得好的企業往往會被自己的模式所淹沒,看不到前進路上新的變更性。
“我們現在除了改進傳統渠道外,更把眼光和精力投向新興渠道。網絡渠道、特種渠道、超市渠道、機場渠道、母嬰渠道、玩具渠道、直銷渠道,少兒圖書市場很大。立體渠道的變革,最起碼是一種更新。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的話,將來就可能會被淘汰。”所以,張克文把安少社的市場營銷部一分為三,對接傳統地面店渠道,少兒社第一家成立專門的網絡銷售中心,第一家成立特種渠道銷售中心,更加強調專業化。張克文判斷,安徽少兒社的立體化渠道建設,將給主業帶來長足的發展。
今年,安少社的產業轉型目標有二,一塊線上,一塊線下。線上,安少社準備做一家銷售兒童文化用品的網店,平臺是淘寶,目的是體驗兒童文化延伸產品的特點,考察了好幾個公司,今年的目標是開起來。線下,目標為兒童教育培訓,目前有兩大項目在推進,一是幼兒園,已經與臺灣大地幼教達成了戰略性的合作協議,二是兒童外語培訓。
總而言之,“主業是在做加法,一步一步往前走;產業是在做乘法,因為產業的半徑要比主業的半徑大得多。”譬如,光一個少兒培訓,最少也有5000個億的盤子。然而,兩者都脫離不了張克文劃下的圓心——兒童、文化、產業。(本報記者 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