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談華為中興在美遭“專利調查”:反對將知識產權政治化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任沁沁 顧瑞珍)“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反對將其政治化。”就華為、中興兩家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3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宣布,對包括華為和中興在內的幾家企業發起“337調查”。ITC認為,華為和中興在美國銷售的智能手機等產品涉嫌侵犯美國企業的專利。此事被認為是不久前美國就“國家安全”問題對華為、中興發難的延續。
田力普指出,華為、中興是全球領先的IT產業中的知識產權擁有者,是全球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的主要的申請人。他們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不亞于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它們的經營也符合國際商業規則和各國安全規則。
目前,該項“337調查”剛剛啟動,按照程序,最終結果的出臺尚需時日,但華為和中興對此已回應,公司不存在侵權行為,并將積極應訴。
“公共政策要考慮社會影響,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應該通過法律手段,尋求司法途徑,讓企業之間自行解決。”田力普認為,無形財產糾紛不同于有形財產,如何界定權利范圍、如何判斷侵權情節,都需要非常專業、深入的分析研究。
“美國用知識產權來制裁中國企業,有點可笑,反映某些人的焦躁,不理性。希望他們盡早改變這種做法。”田力普說。
華為、中興分別位列全球第二大及第五大電訊設備生產商,進入美國市場多年來,這兩家知名中國企業因“國家安全”、“337”、“并購”等指責風波不斷。
美國所謂“337調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后經歷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注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制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