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新推《黃雞白酒》為市井人物做傳
遲子建接受重慶晚報專訪
人生的底色是蒼涼
我們要給它一點溫暖
近日,著名女作家遲子建的新書《黃雞白酒》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推出。《黃雞白酒》收錄了遲子建近兩三年創作的5部中、短篇小說,均為首次出版。小說集繼承了遲子建一貫的風格,以溫婉的筆調講述市井小人物的故事。昨日,遲子建接受重慶晚報記者的郵件專訪,說起了自己的寫作歷程和文字風格,同時就當下的文學現狀和觀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本版稿件由重慶晚報記者 周裕昶 實習生 霍垠利 采寫
路途
寫作之筆是不離不棄的伴侶
遲子建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剛好三十年。提到寫作的原因和動力,遲子建表示堅持寫作就是因為喜歡。遲子建說:“寫作讓我找到了一個不離不棄的‘伴侶’那支看不見的筆,只要你不背棄它,它絕不會別你而去。”在她看來,這正是三十年寫作之路留給她最寶貴的東西。
遲子建告訴記者,她也曾有過對寫作的困惑。“早期的寫作中,老是對自己的作品有疑問,后來時間長了,認定了自己寫作的路子,這種困惑就減淡了。”遲子建說:“其實對寫作有困惑也不是壞事,這說明你還有發展的可能性。”
當記者問及文學對她意味著什么時,遲子建沒有直接回答。她說,她出生在北極村,生長在大興安嶺,在每年長達半年的冬季里,下午三四點鐘太陽落山,第二天七八點鐘才升起來,她感受了比別人更多的長夜,也比別人走了更多的夜路。“文學對我意味著什么?我愿意重復我曾經說過的這句話:提著文學這盞燈,你就不怕一個人走夜路。”
得獎的愉快只會一閃而過
遲子建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至今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余萬字,出版四十余部單行本。她曾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獲得茅盾文學獎,加上其他獎項,囊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和長篇小說獎。
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遲子建都有獎項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那么她怎么看待這些獎項?遲子建告訴記者,寫作是她一生的修行,得獎只是瞬間的愉快,“一個修行的人,怎會長久記著那種一閃即逝的愉快呢?”
風格
只寫熟悉的北方,無法寫重慶
遲子建的作品,大部分都在描寫北方的世界,尤其以她生長的大興安嶺、黑龍江為背景。遲子建告訴記者,這與她的生活分不開。
新出版的小說集中,《黃雞白酒》寫的就是哈爾濱分戶供暖改造引發的一些糾紛,她是故事的親歷者。遲子建說:“小說中的小酒館、街巷,我都特別熟悉,因為我曾經在那一帶生活了七八年。而這本小說集里的人物,或生活在哈爾濱,或生活在山林小城,都是我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生活領地,所以寫起來沒有隔膜。”
對于是否會在小說中嘗試全新地域環境?遲子建坦言,如果讓她寫重慶,她沒有辦法寫,因為不熟悉,“所以我的筆還會游走在北方。一個北方,一生也寫不完。”
憂傷中總有不由自主的溫暖
《黃雞白酒》這部小說集,雖然沒有大懸念、大離奇、大波瀾,字里行間卻透著一股溫情。讀遲子建的作品,哪怕筆調蒼涼,結局悲傷,讀者也總能體會到一種溫暖。比如《黃雞白酒》中,春婆婆盡管愛情、婚姻皆不幸,看透了人間悲歡離合,但她與街坊鄰里處洋溢著樂觀與快樂,對生活有著不屈的心態。
遲子建曾這樣解讀過她筆下的溫暖:“人肯定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蒼涼感,那么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蒼涼的世界上多給自己和他人一點溫暖。”采訪中遲子建告訴記者:“也許是我生活在極寒之地的緣故,我的作品中,總有一縷星光跳蕩,這是不由自主的。只是它的底色還是蒼涼的。”
觀點
一窩蜂推長篇會產生泡沫
遲子建既寫小說又寫散文,對于這兩類不同的文學形式,她是否有偏好?遲子建表示,無論小說還是散文,都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她對長中短篇的寫作沒有親疏之別,“千萬不要把小說的虛構看得簡單了,偉大的虛構,可以洞見一個非凡的世界,這可能是其他文體很難達到的。”
遲子建曾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打過這樣的比方:“作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個裁縫,要對自己手中掌握的材料,量體裁衣。該做成長袍的你做成短衫就是浪費,該做成短衫的你硬做成長袍就會顯得局促。”提及如今出版社一窩蜂出版長篇的現象,遲子建認為那是經濟利益趨勢,產生了不少長篇泡沫,“而泡沫終會消散”。
設置寫作難度保持創造力
曾有作家表達過這樣的觀點:職業作家憑借專業熟練度滑行,很容易讓文字變得沒有生命力和神秘感。對此,遲子建告訴記者,她一直在警惕寫作的熟練度,所以她寫慣了農村題材之后,《黃雞白酒》就把筆觸伸向都市。遲子建說:如果作家失去了文字上的生命力,不管寫出多少文字都是空洞的。作家要不停地給自己設置寫作的難度,也許是保持創造力的好辦法。
“好文學是樸素中的華美,喧囂中的寂靜”
重慶晚報:是否可以定義一下你心目中好的文學是什么樣的?
遲子建:樸素中的華美,喧囂中的寂靜。
重慶晚報: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嗎?
遲子建:生活很難用熱愛或是不愛去界定,生活就是生活,無論好壞,無論風霜雨雪,你都得承受。
重慶晚報:日益發達的網絡對你的寫作是否產生了便利?你會因為網絡查資料的便利而減少實地體驗生活的時間?
遲子建:靠資料寫作的作家是沒有前途的,因為這樣就失去了造血功能。
重慶晚報:你對當下熱愛寫作的年輕人有什么建議?
遲子建:年輕人應該多讀經典書,少看商業炒作起來的暢銷書,把眼界放得更寬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