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劉亮程:我還沒讀到一部寫出中國鄉土精神的作品

http://www.00444477.com 2012年11月26日11:16 來源:羊城晚報 陳之淼

  【劉亮程簡介】

  劉亮程的文字具有哲學的思維和廣袤的視野,使得一件或簡單或平常的事物,能夠散發出滄桑的歷史感與震撼力。作者品人觀物的視角是獨特的,對于生活的觀察是細致的,因此,對于在新疆的人生哲理的提煉具有獨一無二的魅力。他寫出了與那片土地血肉相連的情感,平常人延續了幾百年的生活狀態在劉亮程的筆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輝,他筆下的新疆能夠深刻地停留在每個讀者的記憶中,讓人向往,為之動容。

  1962年,劉亮程生于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沙灣縣的一個小村莊,種過地,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他的文字與他所生存過的鄉村有關———對人類所生活的一種土地和狀態進行了深刻敘述。也因此,劉亮程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他現任新疆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說《虛土》、《鑿空》等。《寒風吹徹》等多篇散文入選中學、大學語文課本及香港高中《中國語文》教材。(陳之淼)

  劉亮程說:“文學寫作,是一場從家鄉出發,最終抵達故鄉的漫長旅途。家鄉是地理的,故鄉是精神。”在他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大地上的家鄉和身體里的故鄉,因此,優秀的文學必然具有故鄉的意義。在對“家鄉-故鄉,農村-鄉村以及鄉土”等概念的重構中,筆者與他完成這樣一場有關“文學與家鄉-故鄉”的訪談。

  家鄉:可以把作家還原成自己 

  陳之淼:從《一個人的村莊》到最新散文結集叫《在新疆》,從童年的小村莊寫到整個新疆,您在寫作內容上沒有離開家鄉卻又放眼更廣闊的地域,但始終還是立足于新疆。與您一樣,許多在文學創作上立足于出生地、成長地的作家都寫出了很棒的作品,比如今年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故事、歷史變遷仿佛是一個富礦,為作家的創作帶來無盡的靈感與素材,您如何理解作家與家鄉的關系?

  劉亮程:作家寫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樣,是需要一個家鄉的。你出生時,有一個地方用她的陽光、空氣、水、人聲風聲、鳥語蟲語以及雞鳴狗吠迎接了你,這就是你進入世界的第一站:家鄉。你最初認識的世界是家鄉的樣子。家鄉用他的氣息造就了你,使你以后無法再成為別的地方的人。家鄉給了你一些難以改變的東西:長相、口音、口味、看人看事物的眼神、走路架勢、笑和哭的表情,等等。家鄉用它給你的這些使你區別于別處的人,也區別于別人。

  家鄉住著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親母親。住著和我們一起長大留有共同記憶的一代人。住著那些看著你長大你看著他們變老,直到死去的一兩代人。還有你從未謀面,只是在家譜和祖墳的墓碑上留下名字的先人們。家鄉是那個完整保留你祖先記憶和你人生初年記憶的地方。是祖先的墓地和你的出生地。在你之前,無數的先人死在家鄉,安睡在家鄉,你在厚厚的塵土里醒來,在一代復一代的時空交替中,你的時間到來了,家鄉把祖先享用過的陽光雨露、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交給你,把土地和土地上的豐收與虧欠交給你,把愛欲和生養交給你,把他能給予的幸福和安寧交給你,也把所有的苦難和悲痛交給你。

  許多作家在寫自己的家鄉。或從家鄉起程開始文學寫作。我也一樣,從最早的《一個人的村莊》中那個叫黃沙梁的小村莊,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鄉。

  家鄉可以把作家還原成自己。寫到家鄉,作家的架子自然就放下來了。面對故鄉時,無論年齡多大,我們都是孩子,因為祖先在這里。

  我一直想表達出我初來人世時的那種新奇和喜悅。我希望自己有嬰兒般的心靈。作家像老人一樣滄桑,像嬰兒一樣敏感。

  故鄉:優秀的文學都具有故鄉意義

  陳之淼:您剛才談到另一個相似的概念———“故鄉”,這個文化符號對于作家意味著什么?

  劉亮程:家鄉是地理和文化的,故鄉是心靈和精神的。家鄉存在于土地,故鄉隱藏在心靈。

  家鄉是一個地址、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名字的地方。故鄉在身體里。一個遠走他鄉的人,身體里裝滿了故鄉。我可以離開家鄉,但故鄉從未離開過我。故鄉在心靈里。也就是說,當我離開家鄉,我的身體就是我全部的故鄉。

  文學寫作,就是一場從家鄉出發,最終抵達故鄉的漫長旅程。

  有的作家一生在寫自己的家鄉,他的家鄉最終沒有上升為故鄉。

  優秀的文學都具有故鄉意義。那些我們閱讀過,影響過我們,留下深刻記憶的文學作品,都是把一個文字中的故鄉留在我們心中。

  鄉村:存于心中的文化精神

  陳之淼:我們關注到,新疆的鄉村也在進行城市化的改造,您創作《鑿空》時應該最有體會。土地與鄉村在某種程度上離精神的意象更近,在這樣一種工業化進程中,中西文化、現代文明與古代文化的交融與沖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人們應該如何守望、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劉亮程:鄉村和農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鄉村是詩意的文化的。農村是現實真實的。

  在古代,廣大的鄉村是天然的世外桃源,“鄉”是一個大的自然人文懷抱。在古代中國,中央政權只設立到了縣一級,縣以下的廣大地區,也就是鄉村,都是鄉民自治管理。我們可以把古代的鄉村理解為國家政權之外的一片自由自在的天地。

  古代中國的鄉,是國家統治之外的純樸民間,是世俗喧囂之外的清靜家園,也是精神的世外桃源。

  我理解的鄉村,是詩經、莊子、楚辭、漢賦、唐宋詩詞以及山水國畫營造出的一處鄉村家園。在那里,有古老原樣的山水自然,有人與萬物的和諧交流,有隱士和神仙,有我們共同的祖宗和精神,鄉村山水中有我們的性情和自在,有我們的知與不知,進與退,榮與辱,生與死,有我們的過去將來,前生后世。總之,鄉村是世俗社會之外的清靜世界,鄉村是中國人的伊甸園。中國人自詩經、莊子、唐宋詩詞之后,就已經走出鄉村,鄉村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存在于我們心中。

  現在的中國大地上只有農村。

  農村:我們的現實問題

  陳之淼:如何理解“現在的中國大地上只有農村”?

  劉亮程:鄉村只是建立在農村之上的一個詩意夢境。鄉村問題是我們的文化精神問題,農村問題是我們的現實問題。我們一直把農村想象成詩意的鄉村。我們在城市待久了,就會想到鄉村去。其實我們到達不了鄉村,我們一次次離開城市開車出去,到達的僅僅是農村。

  我們給農村寄托了太多的鄉村夢想,但是農村一次次讓人失望,因為我們在農村會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貧窮,看到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過著比我們差很多的生活,他們沒有多少錢,地里的收入不能供給一年的生活,他們的兒女上學沒有錢,上不起大學,甚至有些農民靠種地都吃不飽肚子。我們在農村看到了美好的自然山水,也看到現實生活中最殘酷的我們不忍心看到的農村現實,這就是農村。在現實的農村之上,是祖先為我們建立的夢幻般的鄉村世界,它早已屬于我們的文化和精神,供我們仰望和夢想。

  鄉土文學:大多只能算是農村文學

  陳之淼:從魯迅的《故鄉》到沈從文的湘西系列,魯彥、許欽文、蹇先艾、臺靜農、許杰、彭家煌、沙汀、艾蕪等作家的鄉土文學作品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備受關注的文學類型之一。您認為鄉土文學的氣質是什么?

  劉亮程:能夠代代維系農村—鄉村生活的是鄉土。鄉土是漢民族的宗教。漢語的鄉土就是我們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鄉”是一個空間概念,表示“四方鄉里”。“土”是一個時間概念,表示生前死后。我們來自土中、生于土上、葬于土中。土就是農耕民族的宗教。漢語還有一句話,叫“人不親土親”。什么意思呢?我們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一把黃土里有我們共同的祖先,所以土是親的。過一百年,我們也回到土里。土地重新洗牌。把累積其上的愛、恨、情、仇埋掉,讓一切重新開始。土是熟土,翻來覆去,不變的是鄉土精神。

  中國的所謂“鄉村鄉土文學”,大多只能算是農村文學,關注的多是土地上的運動,能關注到人的生老病死,已經是好文學了,我還沒讀到一部寫出中國鄉土精神的作品。

  鄉土心靈:糾結于心,揮之不去

  陳之淼:城市化進程直接將年輕的文學愛好者、作家放置在城市文化、中西文化相結合的背景下,離所謂的鄉愁、故土情結越來越陌生,這是否意味著,在今后,很難再出現鄉土寫作的大家,帶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字也會越來越少?

  劉亮程:鄉村是中華文化得以延伸的根基。為什么中華文化可以沿襲幾千年?是因為鄉村社會的穩定在起作用,朝代更替不會從根本上影響鄉村生活。

  目前的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正在動搖中國的鄉村根基,在從根本上改變鄉村。

  農民進城,農村城鎮化,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政府在把農民安置在新農村或新城鎮的同時,是否考慮到那些延續數千年的鄉村文化有可能全部地扔在空蕩蕩的鄉村廢墟里。進了城的農民,是否再不需要鄉村文化和鄉土精神?我也是一個在20年前就進了城的農民,我在城市寫了20年的鄉村文字,是因為鄉村鄉土糾結于心,揮之不去。我的身體就是我全部的鄉土,我在寫我自己。我需要那個鄉土心靈過日子。我相信城鎮化對大多數農民來說,只是外在的生活環境的改變,還不足以完全改變他們的心靈,那個在古老鄉土中一種活到今天的心靈。

  我們現在要考慮如何安頓他們的心靈,既要把新農村或新城鎮建成農民的家鄉,更要讓它成為有精神意義的故鄉。

  不變的故鄉:存于心靈,未曾改變 

  陳之淼:既如此,人們能從文學中尋找“有精神意義的故鄉”嗎?如果可以,文學在重構“有精神意義上的故鄉”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劉亮程:文學在呈現這個世界的心靈世相。當這個世界發生了千千萬萬的變化之后,人們的內心發生了什么?這是文學要關注的。所以,文學總是緩慢的、滯后的、遲疑的,但它又是永恒的。文學一直在關注和考證人心之變。那么,從古到今,我們的文學感知和書寫出人心之變了嗎?沒有。這就是文學的終極意義。它一直在感知人心之變,又一直在書寫人心之不變。 

  人心不古。人心已不是以前的樣子了。以前的人心是什么樣子?以前的人心狀況,在前人的文學里。

  那些從詩經圣經時代流傳下來的愛情詩歌告訴我們,人類的愛沒有變。從《荷馬史詩》到《論語》、從《楚辭》到司馬遷的《史記》,這些作品告訴我們,人類的怨恨和化解怨恨的愿望沒有變。“鋤禾日當午”告訴我們,千年來人類的基本勞動都沒有變。這一句詩中包含了人類幾千年來的所有信息。我們依舊扛著千年前的鋤頭,禾苗是千年前的品種,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我們喝的水、吃的五谷、呼吸的空氣、腳踩的土地、頭頂的天空,都是千萬年不變的。文學,就是在建立和感知這樣一個不會變化的心靈故鄉。在這里,我們有父母兄弟姐妹,有愛情親情,有仇恨怨恨,有夢幻和幻滅,有生老病死但生生不息。這就是文學中的人間,這就是文學告訴我們的千古不變。

  今天的人心和一千年前的人心有什么不同呢?文學告訴我們,沒有,一如既往。這樣一個千年不變的人心才是人世間最可靠的故鄉。過去數千年,生活的場景變了,居住和生活環境完全不同,衣著和語言完全不同,但人們依舊像千年前那樣在愛在恨、在生兒育女、在歌唱在哭泣、在快樂在憂傷、在生老病死、在做夢在幻想。人們外在的一切似乎都變了,但內在的心靈沒有變。人還是人。男人女人、孩子老人。

  而構成這一切不變的就是我所說的故鄉。我們心靈中有一個叫故鄉的東西。她未曾改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一本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色欲人妻综合AAAAAAAA网|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尤物色国产|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五月综合色婷婷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