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正文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影視劇發展前所未有。這其中,作家的積極參與和文學品質的介入起到了極大的促動作用。10年來,大批作家介入影視作品創作,有的直接當編劇,劉恒、陸天明、朱蘇進、鄒靜之、柳建偉、石鐘山、海巖、全勇先、都梁、王海鸰等在堅守文學園地的同時轉型寫劇本,成了知名的劇作家。大量文學作品的被改編,編劇隊伍的壯大,為影視劇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劇本基礎,為影視作品注入了文學精神,助推了影視作品的繁榮發展。
國家廣電總局劇本規劃策劃中心舉辦的“夏衍杯”優秀劇本征集活動,每年都吸引大批作家應征并獲獎。作家轉型寫劇本,不僅壯大了編劇隊伍,還保證了劇作的文學品質。有的作家親自改編自己的小說,電視劇《青瓷》《暗算》《懸崖》等作品,均由原小說作者自己當編劇,延續了從小說到劇作的文學內涵。還有大量的劇本是制作單位瞄準優秀文學原創后,由編劇操刀進行改編,比如改編自作家張翎小說《余震》的《唐山大地震》,使國產電影首破6億票房。即將上映的《溫故1942》再次改編自作家劉震云的小說。作家麥家的小說一經出版,影視劇就及時跟進,形成良性互動,產生很大社會反響。由作家劉恒編劇的電影《雨中的樹》在全國公映,影片以感人的藝術形象打動了觀眾。陳忠實小說改編的電影《白鹿原》也在觀眾的期待中亮相。
近年來,網絡文學暢銷書改編為影視作品也成為文化熱點。多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火爆銀幕和熒屏,電影《山楂樹之戀》《失戀33天》,電視劇《我是特種兵》等都是很好的例證。
劇本是影視發展的核心力量,是影視生產的源頭和根本,10年來的影視發展,也是影視文學的發展。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創作委員會今年進行了改組,將著力為增強影視的文學魅力作出切實的工作。《中國作家》雜志于兩年前推出影視劇本專刊,為廣大編劇提供了發表、傳播優秀劇本的園地。于1997年成立的國家廣電總局劇本規劃策劃中心,培養、扶持了大量編劇人才,2005年正式獨立開展“夏衍杯”電影劇本征集活動,至今已舉辦了7屆,平均每屆收到應征劇本1000部左右,最終入選35部,其中有5部獲優秀劇本獎,獲獎劇本基本都被拍成了優秀電影。
影視文學界也逐漸受到各方重視。于1983年成立的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近10年來從為編劇維權到為編劇安“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9月26日在紹興開幕,中斷了28屆的大眾電影百花獎編劇獎重新得以恢復。2011年成立的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也是電視劇繁榮發展的必然結果。不久前在南京結束的中國電視劇首屆編劇講壇上,國家廣電總局決定設立“中國電視劇優秀原創年度劇本獎”,從明年起每年拿出1000萬元,評選10大原創劇本和20部入圍劇本,努力提升中國電視劇的創作水平,鼓勵原創,獎勵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