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 正文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也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不斷取得發展的民族文化大省。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國作協的關心支持下,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得以持續發展繁榮。而發展繁榮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不僅對云南文學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整體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云南邊疆地區的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
一、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簡單回顧
云南的民族文學之林,是在新中國的天空下開始萌芽、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歷史造成的文化落后現狀,云南的民族作家還不能構成一個群體。但那個時候。已經有一些少數民族作家用自己的筆,建設著“文化邊疆”。彝族作家李喬,根據阿佤山頭人拉猛應邀出席北京“國慶”觀禮活動前后發生的一系列曲折事件,創作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篇紀實文學《拉猛回來了》,表達了佤族人民對共產黨的擁護和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繼而,李喬又根據他參加民族工作隊的經歷,創作出了《歡笑的金沙江》三部曲,標志著云南民族文學的崛起。此后,一批民族作家成長起來,曉雪、張長、饒階巴桑、張昆華、普飛、楊蘇、那家倫,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云南邊疆社會與時代的變遷。
除了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外,生活在云南的漢族作家,也紛紛把自己的筆觸,對準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創作出了一批反應云南少數民族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比如《邊疆曉歌》、《世紀木鼓》等作品,感染了無數讀者,這些以民族生活為表現對象的作品,與少數民族作家創作的作品一道,為云南各民族的團結進步和邊疆的繁榮穩定,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以后,經過20多年的努力,云南基本建成一支包括老中青各民族在內的結構合理、梯次完整的作家隊伍。2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書面文學作家,白族、彝族、納西族、哈尼族還形成了本民族的作家群體。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云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不僅有自己本民族的作家,有自己本民族的中國作協會員,而且還都有作家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據統計,從1976年中國作協與國家民委共同舉辦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開始至今的評比中,云南少數民族作家先后有近百人獲此殊榮。據統計,云南全省1800多省級會員,近一半是少數民族作家;200余個中國作協會員,也將近有一半是少數民族作家。這兩個“一半”說明,云南少數民族作家已經成為云南文學事業發展繁榮的骨干力量。
近年來,云南省委提出“兩強一堡”發展戰略,將“建設民族文化強省”作為全省發展三大戰略目標之一,云南民族文學事業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云南作協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定點深入生活”、“重點作品扶持”、“重點文學期刊作品發表獎勵”等多項制度,大大激發了文學創作的積極性。云南民族文學呈現了群星璀璨的繁榮景象。這一切,提升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地位,增加了其豐富性,擴大了在全國乃至周遍國家的文化輻射和影響,為國防建設、保衛邊疆、團結維穩、各民族團結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云南少數民族文學擔負著“文化戍邊”的重任
云南地處祖國西南,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多樣性的民族文化,4061公里邊境線上,16個少數民族跨境而居,他們情感上相互聯系,經濟上相互往來,文化上相互滲透。從這個意義上說,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學,擔負著“文化戍邊”的重任。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世界格局的調整,東南亞、南亞地緣政治的格局發生了相應變化,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在奉行和平自主外交政策同時,抵御外部敵對勢力侵襲,維護國土安全、文化安全、邊疆穩定、民族團結顯得尤為重要。云南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是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精神武器,是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紐帶,也是溝通云南各民族思想感情的橋梁。尤其是那些跨境而居的少數民族作家,他們采用各自的母語創作,其作品對境外相鄰民族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鼓勵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學作品的創作、出版、交流、推廣應當成為國家“維穩”戰略的一部分。事實上,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重視這一方面的工作。1956年,周恩來總理特批云南德寵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團結報》社成立,并以傣、景頗、傈僳、漢(后又增加景頗族載瓦語)五種民族文字出版發行,表現了政治家的杰出遠見。
作家,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靈魂塑造者。民族作家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聲音來自民族自身,云南的少數民族作家,都是本民族的文化傳承人,他們的文學創作活動和取得的成果,在充分體現各自民族文化自覺的同時,也影響著本民族的精神走向,一定程度決定著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首先應該是文化的穩定。文化穩定了,人心有了歸宿,民族就能和睦相處,邊疆就能團結和諧。而文化的穩定,文學在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云南的少數民族作家,充分認識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們通過各自的創作,豐富了各自民族的精神生活,增強了各自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對實現云南各民族之間相互理解,促進云南各民族的和諧、團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對云南少數民族作家的扶持力度
當前,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培養一批少數民族作家,推動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繁榮,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也是建設“文化邊疆”的現實需要。近年來,云南作協著力建設一支綜合素質更高、更加具有創作潛力、更年輕化、結構也更加合理的少數民族作家隊伍。2010年初,召開了繁榮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座談會,從民族團結、民族進步、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的高度,提出建立繁榮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長效機制,推動云南文學事業的全面發展。今年的6月底7月初,我們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舉辦了2012云南少數民族青年作家培訓班,以后,這樣的班每年都要堅持舉辦。時機成熟,我們還要設立云南民族文學創作獎,對云南取得成績的少數民族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進行獎勵,出版他們的優秀作品。我們要組織少數民族作家,分期到省內外開闊眼界,加強與先進地區的文學交流。我們還要舉辦少數民族母語文學期刊編輯及翻譯人才培訓班,以擴大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影響力和對周邊國家、地區的輻射力。
但是,無論是對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扶持、母語刊物的創辦與加強、母語翻譯人才的培養、少數民族作家與外界的交流,都涉及到經費的投入。云南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省作協又是省文聯下面的一個部門,發展繁榮云南文學的任務相當繁重。對比新疆等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投入,云南邊疆同樣需要在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上加大投入。對于邊疆的文化建設與繁榮而言,各民族作家是一支可以信任的隊伍,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他們在整體水平上與內地、漢族作家仍有明顯差距,迫切需要扶持和提高。因此,我們希望上級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學事業發展,有政策性的傾斜;對民族作家的培養、文藝精品的策劃醞釀與組織創作,有專項支持。
云南的少數民族作家一定會以此次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的召開為契機,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也無愧于自己民族的偉大作品。